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您了解失温与冻伤吗?——高原地区失温与冻伤的护理

2023/12/22 11:31:16      点击:670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冬季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在室外劳作极易发生失温与冻伤。失温与冻伤是两种常见的低温相关问题,它们都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失温(hypothermia)又称低温症,则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人体产生的热量流失超过了热量补给,导致核心区体温低于35摄氏度,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冻伤(frostbite)是由于低温引起的皮肤损伤,通常发生在手指、脚趾、耳朵等部位。

失温,医学上指意外性低体温,人体正常体温在36.3-37.2℃,有的人会因为特殊情况,体温稍微低一些,但不会低于35℃。如果体温低于35℃,比如:溺水、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下或水里浸泡,可能就存在一些意外情况,发生了意外性低体温。

 

失温分为三期。轻度失温:体温33-35摄氏度,表现为寒战、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肌肉不受控制。中度失温:体温在32摄氏度以下,此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认知能力下降、昏睡,心率、脉搏下降,各种神经反射减退。重度失温:体温在28摄氏度以下,此时大脑血流持续下降,出现意识丧失,各器官功能逐渐衰竭,神经反射消失。

发生失温我们应这样做:轻度失温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更换湿冷衣物,使用保温袋、睡袋、被褥等包裹身体减少热量流失,准备充足的高热量食物,经口进食含糖饮料补液,增加热量;棉质内衣容易吸汗,不容易干燥,故应避免穿着棉质衣物;中度失温以间接和主动外部复温为主,如使用电热毯复温、热水袋取暖等;重度失温应在8小时内启动快速复温法,包括静脉输注温热液体、温热液体灌肠、吸入温热加湿氧气等等,复温至30摄氏度以上时,按照高级心脏生命支持规程执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冻伤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四度。一度冻伤仅表现为局部红肿和疼痛,瘀斑和轻度肿胀,局部感觉麻木、瘙痒;二度冻伤局部感觉瘙痒、灼痛,冻伤部位会出现水疱,水泡内容物为清亮或牛奶样液体;三度冻伤会出现水肿和大水泡,水泡内容物为血性液,局部感觉丧失;四度冻伤伤及骨骼和肌肉皮肤表现为干性坏疽,呈发绀貌。

冻伤发生后,应第一时间脱离低温环境,取下首饰,松解衣物,更换湿冷衣物,包裹保暖,进行复温,避免剧烈摩擦肢体,减少破损和感染,无破损时可用冻疮膏,如果有破损则应外用含抗生素的软膏。冻伤处疼痛时可酌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镇痛药。如果冻伤严重,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冻伤还是失温,在救治过程中,严禁摩擦或按摩已经冻伤的肢体;严禁加热四肢、搓手、搓脚;严禁饮酒,酒精会引发血管扩张,增加人体的热量散失从而加重病情。

 

供稿:创伤骨病外科    李亚男\齐园园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