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红景天苷在高海拔地区冻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5年4月21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和玉树市人民医院共同完成的“红景天苷在高海拔地区冻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同意通过成果评价,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海拔冻伤作为一种严重危及高原常住人口及户外作业人员生命健康的病理性损伤,长期构成重大临床救治挑战。本研究团队负责人王洪瑾基于高原极端环境变量的影响机制,采用红景天核心活性组分红景天苷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维度冻伤病理模型,并实施了靶向干预方案。通过系统性动物实验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证实该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冻伤病理进程,为高海拔冻伤防治开辟了全新治疗思路。
1. 项目构建了高海拔环境下冻伤大鼠模型(海拔3600m),研究了红景天苷对冻伤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红景天苷能够有效促进高海拔地区Ⅱ°冻伤创面的愈合。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减轻冻伤后组织的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扩张血管,从而缓解冻伤后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2)红景天苷能够减轻高海拔地区冻伤大鼠的组织损伤,这与其调节血液中的NO、ET、TXB2和6-K-PGF1α水平,进而调控NO/ET、6-K-PGF1α/TXB2之间的平衡,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关。
2. 项目通过低压氧舱建立慢性低氧后冻伤模型建立,研究发现红景天苷能够缓解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其自噬现象,并促进其再生,且红景天苷通过PI3K/Akt通路对慢性低氧环境下遭受冻伤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展现出显著的保护效果。
3. 项目建立缺氧低温血管环损伤模型和缺氧低温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发现红景天苷通过抑制Ca2+-CaM-CaMKII依赖性eNOS/NO激活减轻低温与缺氧共同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中心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构建高原特色创面修复诊疗体系。本中心将持续推进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方案的研究与实施,着力开发经济-效益优化型治疗模式,通过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有效降低区域特异性创面疾病的发病率,为高原地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保障。
供稿: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中心 王洪瑾
- 上一篇:医心传大爱 热血致青春——青大附院(临床医学院)开展无偿献血 2025/4/25
- 下一篇:医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