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师应知应会(五)
前言:2023年5月14日,青海大学将迎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察。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外部保障制度,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将以此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医学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推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栏,以便广大师生了解关注。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四个领域:
(一)科学和学术领域
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3.能够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4.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5.能够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
6.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二)临床能力领域
1.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3.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4.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6.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努力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诊疗计划,并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进行沟
通,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9.能够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疗方案。
10.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结
合到临床实践中。
11.能够依据客观证据,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12.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13.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用对症、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14.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三)健康与社会领域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2.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因素。
3.能够以不同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4.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5.能够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7.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四)职业素养领域
1.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2.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3.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4.能够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
5.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6.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学习。
7.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
求卓越。
- 上一篇:【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生应知应会(四) 2023/4/28
- 下一篇:医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