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耳部三部曲”治疗失眠、耳鸣有妙招

2024/3/5 16:10:37      点击:2877

失眠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此外,耳鸣还与肝胆有关,肝郁化火,产生耳鸣。中西医结合科推出中医适宜技术“耳部三部曲”疗法可以缓解失眠、耳鸣症状。

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气输注的所在,是能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部位,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定点。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相应部位会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色、结节、血管充盈、电阻低等。对这些反应点进行相应的刺激,就可以对疾病的病理过程发生影响,促其逆转或消除。

 

耳穴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耳穴治疗的三步骤:

第一步 耳部按摩

“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此所谓修其城廓,补其肾气,以防聋聩,亦治不睡也”。

 

方法:全耳腹背按摩法、全耳前后按摩法、循环按摩法、耳穴分区按摩法。其中最易学的全耳按摩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摩擦发热,然后再先后按摩耳垂、小周天、大周天耳郭腹背两面。手法由轻到重,每次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耳部按摩应长期坚持,方能奏效。 

第二步 耳部刮痧

耳部是宗脉之所聚也,耳部铜砭刮痧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耳部全息生物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铜砭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耳部及其周围进行刮痧,疏通脏腑经络,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实现治疗目的。

 

方法:用耳部专用刮痧板,根据耳穴综合诊断法进行判断,进行耳部刮痧。

第三步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最早记载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经过多年的医学实践,耳穴贴压已成为中医操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清代医学家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 

方法:根据病症选穴,用表面光滑的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案例分享

患者,女,56岁,主诉:近半年失眠、心烦、睡眠时间短、多梦、半夜2点容易醒,醒后不易入睡,伴耳鸣,听力下降1年余。

经治疗第一次后:患者心烦减轻,梦减少,睡眠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45小时。

经治疗第二次后:心烦减轻,梦减少,醒后容易入睡,睡眠时间可达5-6小时,耳朵有通气感,耳鸣减少。

经治疗第三次后:睡眠时间延长,心烦消失,半夜醒的次数减少,可快速入睡,耳鸣消失,耳朵听力恢复。

温馨提示

失眠患者为避免加重失眠的症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按时就寝、按时起床;

2.睡前可做轻松的事情,如热水洗脚、静坐、冥想等;

3.睡前六小时内禁止喝咖啡、喝酒、吸烟,且晚餐也不可多量;

4.每天早晨和下午应该定期运动,防止白天贪睡而夜间不眠,但晚上入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5注意睡前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及早酝酿睡意。

耳鸣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需要患者配合改善生活方式,如调整作息、注意饮食、放松心情等,其次避免噪音,不使用耳毒性药物,改变不良的掏耳习惯。

耳穴治疗的禁忌症

凝血机制障碍者 、急性传染病患者、 严重心脏疾病患者耳部炎症、损伤、感染者,过度饥饿、疲劳、高度紧张者,有出血倾向者,孕妇及年老体弱者,对疼痛不耐受者。

耳部刮痧注意事项

1.耳部有炎症或溃烂的,不宜刮拭。

2.刮痧力度由轻到重,用力均匀,快慢适中,略有热、胀感、微痛感为佳。

3.每砭刮痧长度为患者耐受程度以0.5~1.0cm左右为宜一个指节长。

4.刮痧时,刮油不宜太多,防止滑入耳内。

5.刮时间不直过长,每耳以10~15分钟左右为宜。

6.刮痧结束后,应注意避风避寒,至少4小时后才可沐浴。

7.耳廓若出痧,下次施术应待痧像消退后进行

有需要调理的,请联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联系电话:0971-3921868/6162740

 

供稿:中西医结合科    高乃君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