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医”战到底,齐力愈“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开展淋巴瘤患教系列活动

2021/2/3 11:27:23      点击:1299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发病例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为持续提升患者对淋巴瘤的科学认识,强化“早诊早治”“分型而治”的重要理念,帮助患者树立抗击病魔的信心,同时为响应CSCO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 2021121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成功开展淋巴瘤患教系列活动“医战到底,齐力愈淋”第一期。

本次患教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由血液科主任耿惠为患者作开场致词,血液科医师熊辉霞及护士贾风娟共同授课,线下共有患者及家属12人,线上23人在线参会。

 

 

耿惠主任为患教活动作开场致词,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肿瘤之一,但也是目前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后,生存期可大大延长。淋巴瘤作为兼顾慢病和肿瘤两个特征的合成体,淋巴瘤患者从就诊引导、推进规范化诊疗、到康复期随访的全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淋巴瘤患者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是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其实淋巴瘤并没有那么可怕,配合医生完成充足疗程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彻底铲除疾病的残留,才有治愈希望。

 

熊辉霞主任医师为患者们解读淋巴瘤治疗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方面面,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知淋巴瘤的规范治疗。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患病前期症状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都应该引起重视,去医院排除病因。淋巴瘤患者还可出现结外病变,即淋巴结以外的器官上分布的淋巴细胞发生了病变。某些患者因为腹痛、身体长了个包块等前往医院就医,在外科兜兜转转,最终才发现是淋巴瘤,可能已经贻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对于淋巴瘤患者而言,正确认知和规范治疗尤为关键。出现了淋巴瘤疑似症状,可及时前往血液科就诊,依据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辅以影像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确诊后进行足疗程的规范治疗。

 

贾风娟护士向各位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相关肿瘤化疗的内容,并重点就化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做了详尽的讲解。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治疗、放疗一起称为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现如今还有新型的治疗手段如免疫化疗和靶向化疗,是全身性的一种治疗方式。肿瘤化疗就是化学药物的治疗,也就是说不管是静脉还是动脉,将化疗药物打入患者体内来抑制肿瘤它的复制、杀灭肿瘤细胞,起到一个治疗肿瘤的作用。化疗患者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护皮肤,注意预防感染,可通过适当运动改善乏力。

化疗后1周内会出现胃部不适及胃肠道紊乱。在饮食上宜少食多餐;吃东西时速度要慢;也不要吃太热的食物。应该多喝水,辛辣的东西不吃,多吃无刺激性食物。为了避免出现便秘,应该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加粗粮的食品、水果、蔬菜等。加强护理口腔溃疡:进行适当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以预防化疗后的口腔溃疡。每次饭后记住刷牙并且使用柔软的牙刷认真刷牙,防止食物残渣滞留,刷牙后可用淡盐水或淡碱水漱口。

 

会议最后,在场医生及护士与患者热烈讨论,悉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虑与担忧,讲座于下午530圆满结束,内容受到在场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患者及家属表达了对血液科医护团队的感谢。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也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科室满意度,促进了实施健康教育的规范性,也为提升科室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不断改进,亦是科室未来发展的长远之道。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会一直致力于做好宣传科普工作,广泛推广科普知识,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血液科作为青海省唯一一家“CSCO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成员单位,在淋巴瘤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合作默契的多学科协作团队,能够一站式解决淋巴瘤患者的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来血液科将以脚踏实地为出发点,以为患者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为宗旨,在普及淋巴瘤知识的同时,还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切实推动青海省淋巴瘤规范化诊疗、满足淋巴瘤患者的未尽之需,大力推广“医、护、患”一体化的全程管理诊疗模式,提高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让更多淋巴瘤患者通往治愈之路。本次患教活动在医生和患者间搭起了良好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血液科会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开展更多相关活动,造福更多的患者。

 

供稿:血液科    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