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是他和他团队汗水的凝聚——记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海宁
4月28日上午,青海省庆“五一”暨“五一劳动奖状、奖章”“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在青海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丛乐,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马吉孝等领导出席表彰大会并为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马吉孝在会上宣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表彰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青海省总工会关于表彰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决定》《关于表彰青海省第八届优秀企业家的决定》。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海宁教授获得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
樊海宁同志先进事迹
他相信,优秀的医学人文精神将使人的心灵得到沐浴,内外兼修,执着的事业心将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他的梦想与团队成员的梦想交织在一起,凝聚成团队的发展之梦,在三江源大地上共同去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未来。
他身先士卒,敢为先锋,用双脚丈量三江源大地,只为了包虫病患者。
他大医精诚,心系患者,和他的团队一起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并筹集公益基金700余万元以解贫困患者燃眉之急。
他肩负重任,不辱使命,联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建立起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包虫病人群防治医疗救治体系。
他所带领团队荣获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他荣获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时荣膺2017年第二十七届国际包虫病大会特殊贡献奖。
他扎根高原,用行动诠释着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仁心仁术仁德。他就是樊海宁教授,一名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专业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医务工作者。
行程数万公里 医者仁心情满三江源
几年前,初次联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跟随公益组织为牧区儿童义诊,樊海宁发现当地不少孩子饱受包虫病的折磨,他敏锐地意识到包虫病正严重威胁着牧区百姓的健康。身为医者,他绝不能坐视不管,便暗下决心要和他的团队要跟牧区百姓携手与“虫魔”抗争到底。
此后每年,樊海宁都会带领团队数次深入农牧区基层,山再高,路再远都挡不住他为藏族群众去除病痛的脚步。几年来,他们的团队行程近数万公里,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足迹遍布三江源大地,筛查包虫病重点人群5.8万人,其中儿童约1.8万人。三江源地区医疗条件简陋,团队的每个成员不畏风险,在当地开展属地化手术550余台,培训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数百人次,他们团队用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众多包虫病患者。
多年来,他用爱心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一曲守护生命的赞歌。当他看到许多包虫病患者家庭贫困,无力承受最佳的治疗方案甚至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时,痛心疾首,他和团队立刻着手在青海首次推进包虫病防治公益诊疗、精准医疗扶贫项目,先后通过青海省红十字会、青海省慈善总会、慈缘基金会、三江源基金会等筹集公益救助资金700余万元,为贫困患者解除后顾之忧。
勇于开拓创新 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
经过樊海宁的潜心研究,他带领的青海省肝胆胰包虫病防治团队诊疗治疗技术不断规范。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许多包虫病终末期患者都难逃厄运,为了将这些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作为青海省临床包虫病医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他通过整合我省相关单位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包虫病预防、诊治相关专业队伍为人员主体,联合影像中心、超声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搭建起包虫病多学科、多专业、深层次的研究平台,同时大力推动了我省肝胆胰外科水平。
他带领着团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有创新性诊疗技术、先进的医疗成果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决终末期包虫病患者手术效果不佳的难题,他的团队分别与国际顶尖的肝胆胰外科团队联合,为终末期包虫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他开创的“引进—创新—应用—推广”的医疗模式为青藏高原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长期以来的包虫病防治工作让樊海宁和他的团队清楚地意识到,传染病的防治,病根在如何提高当地百姓的防范意识。于是,在他主持的《包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依据包虫病流行和传播的规律,以“切断病原循环链”为方针,在我省三江源地区制定了包虫病综合防控体系,建立起全省包虫病防控的专业人才网络,开展畜牧防控,切断包虫传播途径,减少动物感染,有效避免人畜间相互感染,同时,开展人群包虫病防控,建立基层包虫病患者健康档案,为包虫病患者提供便利的临床救治及出院后的随诊服务。
为了让更多的牧区群众了解包虫病,近5年来,他主持设计完成3部包虫病宣教片的制作,配合省卫生计生委拍摄包虫病防治专题纪录片《抗击》,另拍摄完成包虫病防治题材的MV一部。在果洛州、玉树州包虫病高发地区累计举办藏汉双语包虫病防治宣传教育百余场,对45000余人进行健康宣教,共发放宣传资料70000余册。宣教涉及人群从最初的学生、牧民为主体,逐渐扩展到领导干部、僧侣。他用实际行动推动包虫病防治知识深入人心。
无愧领头羊 荣誉等身不忘初心
多年来,樊海宁充分发挥“青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千人计划领军人才”的领头羊作用,通过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国内知名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优化团队只是结构和人才梯队层次,完成了省内肝胆胰外科高级技术人才的储备,先后引进国际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前来青海开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先后在青海大学建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为助推青海肝胆胰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通过示范推广、帮带学习等方式逐级向下级医院推广应用,逐级培训学习,建立中间层(州县级)技术人才团队,再向下级医疗单位推广基本的诊断及初步治疗技术,通过逐级培训学习,完成相应的人才储备。
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青海省包虫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临床包虫病医学中心、青海省肝胆胰外科诊疗中心,通过平台搭建建立了人才梯队培养、开展临床技术引进与科研转化,肝胆胰包虫病外科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引领青海省的肝胆胰外科事业向前发展。
作为一位创新路上的“行者”,樊海宁坚定信念,不畏艰苦,不断前行,这也让他收获满满,学术及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他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学、包虫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课题、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省卫生计生委重点课题等各级项目8项,还指导、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卫计委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取得国际先进成果2项、国内领先成果3项,获批发明专利1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抗击包虫病事业中,樊海宁教授和他的团队依然在奋斗的路上不断前进………(供稿/肝胆胰外科 周虎)
- 上一篇:荣誉是他和他团队汗水的凝聚——记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海 2018/5/12
- 下一篇:医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