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助力职工强身健体——青大附院中医科医护人员带领职工领习“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优良中华传统文化、健身功法之一,长期坚持习练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多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由医务人员带领职工进行中国传统功法“八段锦”习练。
“八段锦”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洪迈所著《夷坚志》,“其文曰:“政和七年,李似矩多独止于外舍,仿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八段锦主要思想符合天人相应概念,把“精、气、神”作为功法的基础要素。以“调”为手段、“衡”为目的。通过运动肢体和呼吸吐纳等手段固养精、气、神,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长期习练可调和阴阳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八段锦”的动作要领概括为八句口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痨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握拳怒目争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其中第一、八式以调节为主,疏通全身经络,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调和脏腑功能平衡全身阴阳,同时作为练功的起、讫动作;第二、三式以调和为主,平衡气机之升降,疏通肺经、脾经和胃经,提高肺的呼吸功能,疏通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能力 ;第四、五式以调治为主,平衡阴阳,调和五脏六腑,疏通全身经络。缓解身体的疲劳,调理心经,可辅助治疗劳伤性疾病或心火偏旺的虚实夹杂性疾病,可谓治疗性功法;第六、七式以调摄为主,疏通肾、肝经,固肾强腰,疏肝理气,调达气机,增强肝肾功能。为典型的强壮性功法,经锻炼能起到“固肾腰”“增力气”的作用。
功法特点
①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轻柔,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②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
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习练要领
①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的法则。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这里的“自然”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心神集中、排除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②准确灵活
准确:主要是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
动作要求:
自然站立:左右脚掌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上身伸直,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马步:自然半蹲似骑马状。
手诀:食指朝上拇指横向张开九十度,馀三指曲卷,手掌、手臂尽量曲折成九十度。
阴掌:手臂垂直向地伸直下压,掌心朝地,指尖向前,手掌与地面平行,即下压掌。
阳掌:手臂垂直向天伸直上托,掌心朝天,指尖向内侧举在头顶上方,即上托掌。
平拳:双手握拳,拳心朝上,腕近腰际,挺胸平视。
竖拳:双手握拳,拳眼朝上,拳停胸前,如持重物。
灵活:是指习练时对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高低、用力的大小、习练的数量、意念的运用、呼吸的调整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③呼吸均匀
方法:用鼻孔吸气和吐气,呼吸时要柔、细、慢、长。
要领:手由下向上举时慢慢吸气,手放下时吐气要细要长。
伸开的手移近身体时吸气,手向外伸出时吐气,身体伸展时吸气,弯曲时吐气。
④练养相兼
练:是指形体运动、呼吸调整与心理调节有机结合的锻炼过程。养:是通过上述练习,身体出现的轻松舒适、呼吸柔和、意守绵绵的静养状态。
⑤循序渐进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和数量的习练,才会做到姿势逐渐工整,方法逐步准确,动作的连贯性与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对动作要领的体会不断加深,强身健体的作用也随之逐步体现。
中医科每天早晨7点40分到8点在弘济楼一楼大厅习练,欢迎大家参加!
供稿:中医科 曹昌霞
- 上一篇:预防房颤要“趁早” 预防卒中护“心跳”——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 2024/6/12
- 下一篇:医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