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学位点简介

2023/10/25 14:07:54      点击:

一、基本情况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68年。1992年本科室曾被青海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病理诊断中心”,整体服务水平优良,社会满意度高,诊断水平、技术水平在青海省内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再次被青海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病理诊断中心”。2011年被省卫生厅指定为“青海省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是省内临床病理专业医生规范培训基地。是青海大学肿瘤病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点。国家卫生计生委病理质控中心遴选的青海省远程病理会诊中心之一。2012年青海大学临床病理学专业被定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几年来,在青海大学研究生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学术队伍  2009年由青海大学批准1名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内科学(高原医学方向)博士生,已培养博士生2名。自2002年被授予青海省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以来,共招收11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02名人员已完成研究生学业,获硕士学位,目前正在培养的研究生有16名。我科被评为青海省访问学者培养点,已培养3名省内访问学者。近5年,为基层医院培养专业人才100余人(包括心内科、心电图室)。我科有8名医师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我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青海大学医学院的教学任务,每年授课约200课时;同时还担任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本学位点生源结构由学术型研究生和临床型研究生;在不断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及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建设符合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在确保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全面而系统掌握心血管病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高技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心血管病专业的相关学科和前沿领域,熟练应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语,具独立申报科研课题及完成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等能力。

在读研究生严格按照学校及国家的规章制度,学术型研究生无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校实验室进行2年的药物或动物实验,经费支出开具发票后统一上报学校后予以报销,剩余1年进入临床学习临床知识和基本操作。专业型研究生需参加国家规定的长达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可于规培医院开展与毕业课题相关的临床实验。

    在专业实践方面,本学位点对学术型及专业型研究生实施分类管理,对于学术型研究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需初步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内科学等基本知识,并把握药物或动物实验的随机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学校统一对其进行优秀论文的书写技巧、统计学等课程的授课工作,从而在写论文过程中熟练应用spss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熟练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对于专业型研究生,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各带教老师教授规培学生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以及病历的书写等基本技能,引导学生通过问病史对该患者做出初步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医院定期组织各项技能培训、PPT制作培训、病历书写培训等。

    在近年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本学科积累了较多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验,并注重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学位课程建设、工作条件、管理工作等各方面做好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培养工作,研究生培养质量正稳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三、科学研究与成果  本学科经过十几年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现已逐步形成消化道病理、乳腺病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及淋巴瘤病理等特色诊断研究方向;这几个研究方向均与国家及省科技发展方向、科学研究重点一致,均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研究条件;具有相对合理的人员队伍构成,并有相应的科研项目;学科先后承担完成十余项省级科研项目。现有省级科研项目1项。经过学科同仁艰苦协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 90余篇,其中国内刊物32篇,国家级刊物21 篇,省级刊物21 篇。曾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青海省医药卫生科技奖3项、1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并完成中英合作研究项目1项(CCS2),参与国家十二五攻关项目一项,出版合著(译)书16本,发表文章90余篇,目前在研项目6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