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常见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2020/11/20 11:06:01      点击: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今年的主题是“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旨在提高全球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并鼓励公众、卫生工作者和决策者采取最佳做法,避免耐药性感染的进一步出现和蔓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抗菌药的使用,我们都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菌药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菌药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药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以及过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感冒发烧就服用抗菌药物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菌药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大多数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此时滥用抗菌药物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应切忌感冒自服抗菌药物。

 

误区三:一咳嗽就服用抗菌药物

并非所有的咳嗽都是细菌感染引起,如病毒感染、食物刺激、气候变化、哮喘等。

 

误区四:一拉肚子就服用抗菌药物

拉肚子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未必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等食物过敏引起肠道反应,此类腹泻没有细菌感染存在,儿童秋季腹泻还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误区五:新药、贵药抗菌药物疗效好

抗菌药物无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抗菌药物的作用关键在于其对微生物的敏感性,如果“药敏试验”证明病菌对这种抗菌药物敏感,即使老药一样可以立“新功”。

 

误区六:服药一天不见效立即换药

抗菌药的疗效有一个疗程问题,如果抗菌药物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一般用药时间要达到48小时~72 小时)。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七:一旦见效马上停药

抗菌药物有其规定的疗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药,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会因为残余的细菌作怪而使病情反复。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容易促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误区八:主动要求医生开药、挂盐水

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输液治疗,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抗菌药物为主,病情严重者才考虑静脉给药。

 

误区九:使用种类越多,越能有效控制

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药。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不良反应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药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供稿:临床药学科    牛婧娥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