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名师引领,聚力前行——记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余章斌

2021/9/18 8:54:33      点击:

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医学博士、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余章斌教授始终秉承临床科研一体化,以科研促进临床,数据驱动的临床质量改进和提升的理念,为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带来了新思维、新成长。


拓宽临床思维,保持科研态度

 

余章斌教授到来后,每周三早晨进行教学大查房,认真、细致了解每一名患儿的病史,分析病因,讲解最新诊疗规范,学习新的指南,严格用药管理,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同时对临床资料采集,尤其是一一指出母孕史采集中存在的不足,再三强调母亲状况与新生儿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思维,夯实了基础,使科室医疗水平得以提升。余章斌教授还积极督促大家不断学习。每周四下午固定学习中英文文献,学习如何读文献、总结文献、写文献,对年轻医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大家学以致用,受益匪浅,尤其是英文文献的学习使大家了解了专业的最新前沿知识,并深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年轻医师明白要综合发展,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重复的临床,要善于从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推进高质量的临床工作。


强化技能培训

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性质决定有非常多的技能操作,其中新生儿复苏技术作为科室所有医护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在余章斌教授及其团队的支持下,一方面送医师出去学习,更新理念,另一方面反复给全科医护进行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手法和要领的耐心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通过每周的考核,使大家关注到许多平时不太注重的细节,使复苏抢救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促进产儿合作

 

儿科与新生儿科密不可分。在余章斌教授大力协调下,新生儿科医师进产科/产房/手术室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和保障,产科医师对孕母或胎儿的高危因素有了长足的重视,新生儿科医师对新生儿的救治关口前移,并注意到产房/手术室温度等细节,使新生儿的抢救更为及时、有效,对危重新生儿的转归、预后具有良好的作用。产儿科在并肩作战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协作,为母婴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科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撑,促进学科共同发展。

 

数据驱动,临床质量改进

新生儿低体温改进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够成熟,调节效率远低于成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低体温或高体温均易发生。而新生儿低体温的损害程度与低体温的程度、胎龄、体重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产儿入院低体温每降低1℃病死率增加18%,晚发型脓毒症患病率增加,且使患儿肺、心、脑、肝等重要器官广泛受累,出现呼吸抑制、甚至导致死亡,由此可见低体温严重影响到了新生儿,尤其是早/超早产儿的存活、成长与健康。余章斌教授非常重视早产儿低体温的危害。结合科室之前新生儿低体温发生率及干预措施实施现状,反复培训、督导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产科、手术室等对相关科室成员,让大家熟知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及低体温的危害,之后就是更新测量新生儿体温的工具,从产前、产时、产后各个环节持续关注、改善住院新生儿体温,使收住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未发生硬肿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舒适度增加,顺利出院,同时救治早产儿医疗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增强,科室的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袋鼠式护理”

 

关注早产儿群体的独特护理需求,在余章斌教授的大力倡导下,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因新冠疫情一度终止的护理模式——“袋鼠式护理”,打破传统隔离观念,让家长走进新生儿监护室与宝宝亲密接触。其在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稳定生命体征、促进其生长发育、缓解疼痛压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即能满足家长的思子之心,又能缓解产妇与孩子的分离之苦,在过程中还能和宝宝说话,传递正能量,又能学到护理孩子的技巧,真是一举多得。


母乳喂养

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母乳是有魔力的液体,会根据宝宝不同时期的需要不断调整成分,是宝宝天然的保护伞,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一直大力倡导母乳喂养,提高住院患儿的母乳喂养率,降低宝宝的死亡率和患病风险。今年充分利用余章斌教授团队研发的母乳喂养小程序为家属和医护提供互动的平台,促进医护沟通,提高宝妈挤奶的依从性,使其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宝妈因母婴分离导致焦虑,提高了泌乳量。

相信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与余章斌教授及其团队的紧密配合、团结协作,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将不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和指南规范医疗行为,排查安全隐患,加强科室内涵建设,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供稿:新生儿重症医学科 吴亚臻/常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