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我们用爱去守护这座城市

2022/4/22 11:54:05      点击:

临近五月的西宁,处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满城的馨香,置身在西宁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春天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深深地爱上这座高原明珠城市。爱一座城,不是期待她可以压倒一切,而是希望可以伴她一起,不被一切压倒。西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着。

只要大家都平安,一切都值得

陈凡,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主任,今年58岁。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党员,从医35年。参加了202111月西宁城西区核酸采集任务,这次又冲向了核酸采集第一线。

 

“陈主任,现在有个紧急任务,需要你召集科室的10个人到医院集合。”

41418时,刚下班的陈凡接到医院领导的电话,来不及收拾,他一边匆匆往医院赶,一边紧急调配通知人员。

这一幕与202111月西宁城西区全员核酸检测的紧急动员,何其相似。

“我愿意!”“我愿意!”……不到半个小时,就有近30人在群里响应。

最终,科室的14名医护人员加入医院核酸采集队,战斗在抗疫一线。

“当时,群里的那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到现在还忘不了。”

414日起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实行静态管理以来,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传播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为彻底斩断传播链、尽快排除风险,经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综合研判,有必要延长静态管理,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考虑到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潜伏期多为3-7天,前期西宁市已经实施了3天的静态管理,再延长5天的静态管理,基本上覆盖了病毒的潜伏期,可以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古城西宁街头不复往日的车水马龙。因为主城区实行静态管理,整座城市安静了下来。

421,延长5天的静态管理全民核酸采集第二轮开始了。清晨6:00,陈凡和西宁市昆仑路小学采样点的采集队员们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大家换好防护服、戴好口罩、面屏,备好采集用品,在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后,大家精神饱满整装待发。在采集点,居民还没有来,他们已经投入到前期准备工作中。8:00,采集正式开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辖区群众分批次排着队伍进行采集。

 

“只要穿上防护服,我就是钢铁战士!”年近花甲之年的陈凡这样自我加油打气。

“放松,嘴巴呼吸,说啊......” ,陈凡屈膝弓步,将一根无菌长棉签快速插入被采样居民的咽喉部,敏捷地在两侧舌腭弓、扁桃体部位各擦拭三圈,尽可能多的采集分泌物,再快速移出棉签,将它放进采样管中,迅速盖好,整套动作快、准、稳。

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念头一闪而过,陈凡觉得自己浑身是劲,完全不输年轻人。

陈凡:天气冷,我们动作迅速点儿,就能多采集一些样本,尽早检测,保障百姓的生命安全,我们现在辛苦一点儿不要紧,就盼着咱们疫情能早日结束!

我们必须走在前面

“一管看似简单的标本背后却是医务人员的付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大白”们重复几百上千次采样动作,颈、肩、双臂、背部、腰部、腿、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和酸痛。”说这话的是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娜,这次核酸采集工作负责昆仑路小学采集点的各项协调和管理。社区工作人员的忙碌可想而知,在昆仑路小学采集点,吴娜停不下脚步,督促着工作人员维护人群间隔。核酸采集工作以来,她基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脑海满是关于核酸检测的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社区工作多年,这个时候更得及时站出来,虽然忙碌但心里是充实的。刚开始进行核酸采样的头一天,社区、医务人员、公安、城管和志愿者沟通和互相协作不熟悉,采样工作时间长,大家都很累;经过几轮核酸采集工作的磨合,现在采集的进度快了,群众在外面等候的时间也短了,危险也降低了。

 

开展核酸检测的过程中,忙碌是工作人员的常态,医务人员更是如此了。

 

上午1000,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赵音、工作在城西区青海联通大厦核酸采集点的一位护理人员。今年即将退休,但当医院需要选派医护人员去检测点采样时,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采样,成为采集点上年龄最大的队员。虽然采集点条件简陋,气温较低,手冻僵了,腿站麻了,面屏也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模糊不清,腰疼。大家劝她休息一下,但全副武装的她却说:“马上就要退休了,有机会为抗疫做贡献,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坚持到底,我要用行动回报医院、回馈社会,这是我退休前最有价值、最感欣慰的事情。

 

作为一名42年经验的老医护,赵音对身上的担子有清晰认识,能贡献力量而倍感骄傲。她告诉记者,在执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前来检测的居民人流不断,医务人员就得一直不停操作,尤其对手腕的考验度比较高,强度太大。但令人欣慰的是,医院和社区等给予了充分关怀,社区居民的配合度也非常高,保障了核酸采集顺利进行。

看到防护服上赫然写着“青大附院”,看到层层防护下的熟悉面孔,在他(她)们满是疲惫的眼里,瞬间充满了惊喜,大家相互加油打气,相约在不同的战场,再次携手共抗疫情。

连日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占全、党委书记崔森、副院长杨爱荣等院领导携院工会、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为一线的战友们准备了慰问品,看望慰问了工作之余的全部核酸采样队员,让大家感受到附院一家人的爱意和致敬。

致敬战“疫”中的动人玫瑰,愿她被温柔以待

每次采样对医务人员都是心理承受力和体力的巨大考验,但为了给群众争取更早的诊断,更多的希望,他(她)们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胆怯。

脱下身上的防护服, 他(她)们也是普通的父亲、母亲、和子女, 在他(她)们按部就班的工作背后,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量。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守护城区百姓健康,表现出了每一位白衣天使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上午12:20,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兴胜巷核酸采集点。马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是一位乐观爱笑、“00”后的护理人员。

 

“别紧张阿姨,几秒钟就完成了”、“叔叔您得戴口罩咳嗽下,我们才能给您做取样,别害怕”……马宁站在居民的斜前方,手握棉签伸进对方的喉咙,几秒内用灵敏而轻柔的动作擦拭两侧腭弓和咽、扁桃体上的分泌物,随后将采集的标本密闭封存。马宁说,每天上千份的核酸采集,早已把流程烂熟于心。

 

已接近下午2点钟,虽然饭菜已凉透,她说已经很知足了。“疲惫时,想想这些暖心的瞬间,我知道我们不是独自在战斗。打赢这场仗,我们有信心!”马宁说着,瞅了眼表,快下午2点了,她赶紧往嘴里拨拉最后几口饭,一溜儿小跑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后,马上开始穿戴防护装备,准备上岗,“我得赶紧去换同事,好让她们歇一歇。”

穿上防护服,就是一线“战士”,20出头的年轻医务人员现在已经成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在西宁市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力量。

业务熟练的马宁俨然成为了抗疫战场上的战士,冲锋陷阵,在所不辞。她的“战友们”也都适应了这种快节奏、几乎无休的工作。在她们从防护服中透露出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坚定和勇敢。众多的医务人员、党员、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都是牢不可破的抗疫力量。有了这些奋不顾身的战士,西宁一定会战胜病毒,变回那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美丽城市。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奋战在各个核酸采集点,她们克服天气寒冷、采集量大、不能按时吃饭等诸多困难,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职责与使命。

下午2点左右,在西宁市城西区汇通海湖苑核酸采集点,前来核酸检测的市民明显少了,工作人员才有时间稍微缓缓劲。负责汇通海湖苑核酸采集点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护士长刘玲玲,参加过2021年海东市平安区、西宁市城西区核酸采集工作的她,又一次站在第一线的采样台前。

 

“接受核酸采样的人员年龄多样化,有孩子,有老人,所以我们队员们会碰到孩子不配合,老人语言不通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她们时而扮作家长,时而扮作儿女,在各种角色的‘掩护’下,耐心地哄着孩童张开嘴,老人没法伸直腰,队员们就蹲着为老人采样,采取规范轻柔、快速精准的采样动作,最大限度减轻老人、孩子的不适感。”

连续作战,不畏劳苦,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动作稳、准、快,用行动诠释了专注和专业。

 

下午3点,天气微阴、夏风似初秋,温柔地吹干了湿透的衣裳,吹散了短时间奋战的疲惫,唯一留下却始终未能带走的是每一位青大附院人的坚定信念、奋勇决心以及不变情怀!

马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的护士,医警夫妻。在湖北武汉市疫情时挺身而上。抗疫有召,这次西宁主城区全民核酸采集,她主动请缨参加。“我是一名护士,有专业的操作技术和感控知识,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作为一名母亲,我们更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坚强的战士,以后讲给她们听!””医者仁心,警魂热血。她懂得他金色警徽下的使命,他也深谙她白大褂后的坚守。他们深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就在一起并肩作战,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坚守……

 

多么铿锵有力,多么振奋人心!

每次采样对医务人员都是心理承受力和体力的巨大考验,但为了给群众争取更早的诊断,他(她)们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胆怯。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她)们的职业生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他(她)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当他(她)们接受任务穿起防护服的那一刻就变成了“超人”,他(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危险勇于担当,用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闪耀在“疫”线的他(她)们,把危险和辛劳留给自己,用生命和汗水守护群众,他(她)们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陈凡,赵音,刘玲玲,马宁,马媛,赵永辉,张子荣,孙晴……,他(她)们都是青大附院人!

战斗还在继续,发生在各个核酸采集点的感人故事还在不断上演,有他(她)们在,有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在,有万千支持和关心抗疫工作的市民在,相信很快就能战胜疫情,让我们共同努力,静待春暖花开!

 

供稿:宣传中心    高晓伟

摄影:宣传中心    黄锦汇